“他唱不出声”“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”“他以带血的手和我们一一拥抱”……从唱不出声,到尽力歌唱,再到热情拥抱,这,不仅仅是某些个体的变化,更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巨变。今天,我们已经站立于世界东方,歌唱着时代的乐章,拥抱着明天的太阳。
“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,可是心里直翻腾,开不了口。”这是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方宝庆。面对逃难的儿童,战争的残酷与流亡的悲苦扼住了他的喉咙,这是想唱,而唱不出的辛酸。有时候,我们为何想要放声高唱却只能闭口不语?为何满腔热血却难以倾泻?是环境的压抑钳制了歌喉,是萦绕的悲哀抹去了声音。武汉会战的刀光剑影尚未熄灭,重庆大轰炸的爆炸声已传入耳畔。山河破碎的悲哀唱不出,生灵涂炭的凄凉唱不出,生离死别的痛苦唱不出,唱不出的,是旧时代的哀鸣。
“假如我是一只鸟,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。”这是艾青在《我爱这土地》里抒发的浓浓爱国情。即使渺小如鸟,也应纵声高唱,更何况每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?!正所谓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有一分声音,就应当为群体、为民族、为国家而放声歌唱。这唱出的是不屈的意志,是民族的信念,是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担当。你听,《南泥湾》回响在军民大生产的田野上;你听,《黄河大合唱》响彻河南河北,与风的怒吼、马的嘶鸣交响;你听,起来,不愿做奴隶的人们,正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……飘扬的前方,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云霄,无数人奋力地歌唱,吹响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号角。
展开剩余56%“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,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。”穆旦在《赞美》中歌浴血奋战、凤凰涅槃过程里中华儿女的顽强。五千年的光辉照华夏大地,中华民族已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。我们站起来了,摸到了日月星辰,你看那神舟飞船在浩瀚宇宙中遨游;我们站起来了,无数青年挺膺担当,挺起民族的脊梁,你看飞行员徐枫灿飒爽英姿保卫祖国的蓝天,你看“梨园小冬皇”王佩瑜复兴京剧国粹,你看宣纸艺人周东红几十年如一日传承中华古老技艺……“嫦娥”奔月,“蛟龙”入海,中国腾飞的每一个高光时刻,你与我何曾不眼含热泪,激动拥抱?带血的手抚在彼此的肩上,你与我共同挺起了民族的脊梁,在旭日东升的光芒下热情相拥。
歌唱吧,歌唱这时代的美好;拥抱吧,拥抱那初升的太阳。何其有幸,生逢盛世,让我歌唱这时代的乐章,与你一起,拥抱明天的太阳。
点评:
这篇文章,看似保守为文,一个材料展开写一段,可是细读文章,内有乾坤,就像歌曲的经典翻唱,也能翻出新意。
多则材料的立意原则就是“求同存异”,“求同”是大多数同学的做法,立意为爱国精神或民族觉醒,辨析“民族苦难”与“民族精神”,但是“存异“才是更高级的写法。本文能够看到三则材料分别是“困境”“突破”与“升华”,从民族自立纵向思考问题,硬生生的把“平面结构”掰成“立体结构”的:
第一层(个体):每段先写材料里的人(老舍、艾青、穆旦),比如“鼓书艺人方宝庆”“艾青笔下的鸟”,这是“微观个体”;
第二层(民族):接着往民族上拔,回扣开头写的“这不仅仅是某些个体的变化,更展示了中华民族……”,用武汉会战、重庆大轰炸、《南泥湾》回响、《黄河大合唱》的响彻、“起来……”的高歌,把个体事变成“民族叙事”;
第三层(你我):最后用“我们”“你”“我”拽回现实,比如“今天,我们已经站立……”“让我歌唱……与你一起”,让民族故事和“现在的读者”产生关联。
由个体到民族,是思维的第一个层次,也是大多数同学能够达到的层次,由民族再回到个体的你与我,便是思维的高级形式。
作文,不只是立意上的创意,而且要注意平淡立意下的思维层次配资门户论坛官方网站,所以,作文是思维的花朵。
发布于:广东省鼎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